回盛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回盛文化 > 员工天地
员工天地
从传统到现代 -------细述中秋那些事
发布时间:2020年04月29日 浏览次数:3866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深厚底蕴。从古至今,纵观前后,无一处不彰显了中华民族的铮铮骨气。我们中华儿女对祖国的认同来自于文化的一脉相承,随着祖国的快速发展,中国不仅在文化上有强的底蕴,在科技上更是走在世界前列。从传统节日到高科技,虽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但每一种都表达出了人们对祖国的热爱。咱们就拿中华民族中最为传统的节日——中秋节和近年来高速发展的航空业来说。

中秋是每家每户团圆的日子,也是和家人一起赏月、吃月饼、分享快乐的时候。中秋也满载了当代人对月亮的思考。探索太空和月亮从未停止,也正是因为对月亮满怀幻想才有了一个流传甚广的神话传说。

传说,嫦娥的丈夫后羿是一位为民除害的英雄,两人希望能够长生不老,永远恩爱。于是后羿历经千辛万苦,向天后求得长生不老的仙药。后羿的徒弟知道后,在八月十五这一天,趁后羿不在家的时候,要挟嫦娥交出仙药。嫦娥被逼无奈,将仙药一口吞下,结果立刻身轻如烟,飞上了天,从此成了长住月宫的仙女,与后羿天各一方。后羿回家知道了此事,他万分悲痛,便在院中供上瓜果食品,寄托对嫦娥的思念。乡亲们敬重后羿与嫦娥的感情,也纷纷效仿拜月。中国人的飞天梦从此也就开始了。嫦娥也因此成了历史上人们所认为的“飞天第一人”。

很久以前咱们的先人们就有了飞天的梦想。从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的主角嫦娥,到明代万户的“飞天”实验。嫦娥是人类最早的一位女“宇航员”,中国把登月计划命名叫“嫦娥工程”,包含的就是这种感情——以“嫦娥”命名,将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和先人对月亮的向往一同带上太空。

“玉兔二号”将于2019年完成与嫦娥四号着陆器的分离,驶抵月球表面。首次实现月球背面着陆,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这下在月球上的嫦娥,就不怕再也没有人陪伴了。嫦娥与玉兔,源自于中秋节的文化产业。“玉兔”反映了中国探月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的文化渊源,与嫦娥三号“玉兔号”、嫦娥四号中继星“鹊桥号”一脉相承,既容易为广大群众接受,又便于记忆和传播,也表达的对中华文化的重视。

如今的中国日益强大,中国的文化也逐步走向世界。中秋节在国外也备受欢迎,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节这一天,全国人民以及海外华人甚至国外友人一同在月亮的见证下度过美好的一天。中华文化也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而逐渐被世人接受。

在国家日益发展强大的今天,我们要树立起对华夏民族的文化认同感,让这圆圆的明月,成为我们的“心月”,照亮明天,更照亮未来。